這本書很厚很重,五百多頁,顯示出作者陳恆霖博士對於助人工作者的服務範圍和期望紀錄,進行了一次總整理,而且是罕見的逐字稿紀錄,加上作者本身督導角度的解析手法,更顯得這本書在業界和學界的不可或缺,經典般的重量。
這本書可以一次看見教練(Coaching)、諮商(Counseling)與治療(Psychotherapy)的歷程與策略,不論是否具有諮商專業,作者藉由九場晤談的完整歷程與解析,帶領讀者理解如何「聽懂就會說合宜的話」。
書上是這麼介紹的,陳恆霖博在由符號學的觀點學習和體悟,透過逐字稿的督導,幫助包括心理諮商者及企業/生涯教練的學習者了解他們的當事人是如何表達心裡的想法或感受?如何用字遣詞?聲音語調的抑揚頓挫意味著什麼?
當下語氣的背後有哪些深藏的意義?不僅僅是了解當事人透露出來的訊息,也能反映助人者的語言表達習慣,看見理論觀點與個人風格,可以仔細逐一地檢視與學習。
字裡行間拆解助人技巧的精微技術,企業教練、心理師、社工師、運動心理諮詢師、身心科醫師、教牧諮商人員、輔導員、教誨師、法院觀護人,所有「專業助人者」的必備經典。
妍安很榮幸的邀請到作者陳恆霖博士到妍安教練直播室進行分享,當時我所領悟的是教練也是助人工作者之一,不管是生命教練或是企業教練,思考模式、用字遣字,進行和當事人的對話都是需要清醒的意識,當下的覺知,助人效益才能提高。
記得當時我參與培英教練學校的培訓,臨畢業時,不但擁有結業證書以證明課程時數,還需要再繳交三十捲教練晤談錄音檔案,當然其中挑選成為逐字稿的紀錄和省思,並經由逐字稿的督導方式,更能發現自己的盲點和無意識的狀態呈現,白紙黑字跑都跑不掉,很驚訝地看到自己的慣性模式,只好乖乖承認並加以改進,加上同班同學之間的回饋與交流,那時教練的實務功力真是進步神速,也因為這樣的演練和督導歷程,才能在嚴格的審核標準下拿到專業教練的專業證書。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之一是將助人工作者的服務範圍和界線在九個個案中得以一次呈現,不管是教練、輔導、諮商、療癒和治療,都是當事人不同程度的需要方向,有些甚至很難分得清楚,可是在助人工作者的不同職稱面向上,例如:教練、輔導老師、心靈導師、心理師還是精神科醫師等,就必須非常注意其界限和道德倫理,是否需要提醒個案後繼續,還是需要轉介多方的協助,或許個案自身並不是很清楚,但助人工作者要站在個案的權益上深思熟慮。
我個人認為,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這本書恰是助人工作者在學校機構訓練畢業後的修行參考,即使是同一個個案,相同的議題和情境,每一位助人工作者都有屬於自己的哲思取向和助人技巧,這本書就是一個很精彩的碰撞,新手者看熱鬧,熟手者看門道,至於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當然就是要不辭辛苦的翻起重書,一頁一頁的爬文,才知道自己的廣度和深度,心有靈犀時,也可以添上一筆,註上眉批~
參考資料:
晤談的力量:寫給助人者的經典個案逐字稿實作演示與解析,書籍介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3319
晤談的力量:寫給助人者的經典個案逐字稿實作演示與解析,影片簡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7&v=hsf0CtlXges&embeds_referring_euri=https%3A%2F%2Fwww.books.com.tw%2F&source_ve_path=MTM5MTE3LDI4NjY2&feature=emb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