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一開始最吸引我的是心理教練這個詞彙,沒想到卻誤打誤撞的認識了現在新興的好詞:心理韌性。
你聽過RQ (Resilience Quotient心理韌性商數) 嗎,歐洲企業界最信賴的心理訓練專家預言:「心理韌性」將廣泛運用在企業的健康管理及員工挑選與訓練上!而全球風行的「RQ」最佳入門書,不用懷疑,就是這一本。
高RQ者,可以讓人在遭逢挫敗、面對不明狀況或處於壓力狀態時,保持冷靜沉著與樂觀積極的情緒,不至於喪失生活的目標。
有成就的人士顯然具有一種不同於他人的特質:內心平靜,他們能克服生命中的困境,不受人際問題影響,即使處於高壓環境也不會表現失常。
這種優質的心理韌性,讓人有明確的努力目標,有行動的貫徹力與自制力,能快速降低生活遭遇的負面性,並因此獲得個人成就與身心健康。
高「RQ」者的特徵,和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的特徵頗為接近。
◎煥發著自信、樂觀的精神。
◎具備良好的理解力與判斷力,能透徹分析情況。
◎整體表現很平衡,很了解自己。
◎擁有內在的平靜。
◎會設定清楚的目標,並以堅持不懈及高度自律,持續朝目標邁進。
◎懷有同理心,願意放下既定的想法,傾聽他人的心聲。
◎有幽默感,能把負面事物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有著德國人的基礎特質,架構清楚、簡單易懂,只要執行力強,就可以感受到一絲不苟的效果提升。有三個步驟依序簡介如下。
一、心理韌性的七大組成要素,你有多少心理韌性?
高心理韌性者,能精明地運用本身有限的資源,準確找出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不會把資源浪費在無法改變的事物上。自己的心理韌性指數有多高?「調整情緒」代表高RQ 者追求幸福的意志。
自我教練的核心問句:
a 在這七個RQ中, 我應該特別加強哪個要素?
b 在哪種情況中, 這個要素最吸引人?
c 為了強化這項RQ, 我現在應該做什麼?
二、五項人類基本的心理需求,達到真正成功的基本前提
心理韌性並非努力的目標,而是重要的心理能力。如果不曾問自己成功究竟意味著什麼,提升心理韌性就白費工夫了!
自我教練的核心問句:
a 我有哪些心理需求已獲得滿足而處於平衡狀態?
b 有哪些處於未獲滿足的不平衡狀態?
c 它們各會在哪一種情緒中出現?
d 我現在是否知道, 如何能讓自己所有的基本心理需求處於平衡狀態?
三、提升心理韌性的十種技巧
請不要把十種技巧當成一整套訓練計畫,奮力逐項訓練自己。可以輕鬆當成靈感的泉源,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開始進行。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生活中的挑戰無所不在,如果能在平時就有所訓練,累積心理資本,即使落入人生最谷底的關鍵時刻,例如:生離死別、重大傷病、財務危機等,都可以擁有「精於生存、克服危機」的內心強大力量,與人事物保持平衡,尤其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宇宙的關係。
最後,提醒一下,我們都希望擁有這樣的內心強大力量,也清楚知道<知道>和<做到>是需要時間的推進而養成習慣,能夠自我教練是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如果需要有效率的進行,別忘了心理教練是在旁精進的助力,在教練會談中能夠覺察自己的盲點、發現更多的可能性進而發揮潛能,我個人認為心理韌性的最大累積資本還是在知行合一、日起有功,共勉之。